中超赛季总结关键词之政策:调节费漏洞百出 U23新政效果增强
大雄Gaucho

2019-12-5 00:00

对于中国职业足球来说,政策引导一直是绕不开的问题。从当年甲A时期的摘牌转会,到后来的禁止外籍门将引进,到4+1外援方案、三外援方案,再到U23新政和引援调节费,名目繁多的政策不断推出和修正,有些效果很好被保留下来,有些最终变成闹剧草草收场。

【视频-2019中超十大绝杀:鲁能成BIG3背景板 扎哈维插花脚神迹】

本赛季,中超又有多项政策执行和修正,其中引发争议最多的包括了引援调节费、外援使用、U23新政等,一年下来,这些政策的执行到底是什么情况?

中超政策之引援调节费

原政策要求:从2017年夏季中国足协开始推行调节费政策,在2017年夏季注册转会期内引入外籍球员资金支出超过4500万元人民币/人、引入国内球员资金支出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/人的相关俱乐部,应等额缴纳引援调节费用。

2019赛季:继续执行。



在引援调节费推行的初期,对中超各队的影响非常直接,国安曾经在引进巴坎布和比埃拉时,因为需要交纳调节费而一拖再拖,然而本赛季,各支球队交纳调节费的数额猛增。

恒大的保利尼奥和塔利斯卡去年夏天租借加盟,今年冬天同时被买断,恒大为此付出了超过6000万欧元的转会费和相同数额的调节费,成为中超花费最高的球队。大连一方先后在冬夏转会窗口买来哈姆西克和龙东,需要上交的调节费接近4000万欧元;鲁能和上港为了亚冠,也先后投入巨资引援。

在今年夏天的引援结束之后,调节费政策推出三年时间里,足协已经收到了超过2亿欧元的巨额资金。


对于不差钱的球队,调节费不是问题,另外一些球队则一直在想怎么省钱。今年冬天和夏天,先后有多名外援的转会费在550万欧元左右,正好省去了调节费。

深圳佳兆业冬天时同时买入塞尔奈斯和姆本格,一个降价、一个提价,江湖传言是买一送一,但是省下了900万调节费;而在夏天,身价超过1200万欧元的迭戈-索萨最终加盟的转会费只有540万欧元,其中有什么玄机也是个谜。只是深圳这些操作最终没能避免球队降级的厄运。

而恒大把艾克森卖到上港时,转会费高达1850万欧元,现在回到恒大的转会费只有550万,是艾克森贬值如此之大,还是什么原因?金信煜、莫伊塞斯等人的转会费又是否只是巧合?现在调节费是否还需缴纳的意见不一,国安的费尔南多等到2020年冬季买断时,960万欧元该怎么花还有疑问。


同时,相比之前几年国内球员的转会费动辄6000万、8000万,调节费出现之后一度让国内球员的转会停滞,今年则出现了新的对策,包括高准翼、韦世豪、张修维、王永珀、赵旭日、郑龙等在内的多笔交易,转会费都是260万欧元左右,约合人民币正好是2000万,不需要缴纳调节费。如此众多的交易出现如此巧合的转会价格,这是偶然?

调节费政策未来展望——

毫无疑问,调节费政策发展到今天,已经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。中国足协的文件里明确指出,相关单位和个人可实名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,如果能证明俱乐部存在故意逃避调节费的情况,将予以处罚,但现在的问题是,各种转会都是经纪人和总经理、球员等少数几个人操作完成,外人很难拿到证据,除非内部反目成仇、自相残杀,类似的避税游戏会一直发生,内幕交易会越来越多;而且巨额征收的调节费该怎么使用、使用情况如何,至今没有任何公示和说明,这项漏洞太多的政策,是否还有继续执行的意义?

中超政策之外援使用

原政策要求:每场中超比赛,外籍球员可累计上场三人次

2019赛季改变:自联赛第16轮起,每场中超比赛,同时上场的外籍球员不得超过三人


今年中超半程时,对三外援政策的改变,意味着各支球队能在替补席上放一名外援替补以备不时之需,显然,足协希望加强中超联赛的观赏性。

下半赛季的15轮联赛,先后有98名外援替补登场,这其中大多数都是首发三外援之后、替补外援更换首发外援的情况;也有少数几场是首发外援人数不足3人、替补外援登场的情况。98次替补里,落后一方的换人调整只有39人次,并没有占有压倒性的优势,平局和领先时,主教练也会主动调整。


更换一个外援的作用并没有想象中明显,通常各队不会把能力最强的外援放在板凳上,替补出场的通常只是第4外援,本身实力有限。从结果来看,换人后结果没有改变的情况依然是多数,领先的依然领先,落后的依然无法逆袭,只有深圳4-4逼平武汉、大连3-3战平泰达等少数几场比赛,替补出场的外援贡献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
重庆的马尔西尼奥是今年下半赛季替补出场次数最多的外援,达到7次,但他每次替补出场的作用都不明显,沙拉维、阿瑙托维奇、龙东等夏季新加盟的外援替补出场的次数也较多。在替补较多的外援里,只有龙东替补出场时打入3球送出1次助攻,表现最好;巴普蒂斯唐下半赛季5次替补,球队拿到了2胜2平1负,成绩最好,其他大多数外援替补出场时,既无法贡献什么力量,也无法改变比赛结果。

外援使用政策未来展望——

坚持新的三外援政策更好,还是恢复与亚冠接轨的3+1外援模式更有利于联赛发展?两种模式的差别主要在亚洲后卫外援的数量,现行外援模式下,各队通常豪赌前场外援三叉戟,多支球队的本土防线频频崩溃,中超的防守质量连年下滑。两种模式哪个更好,还需要深度论证。

中超政策之U23政策

原政策要求:每场比赛,每支俱乐部11名首发球员中至少有一名U23球员,U23球员的实际累计上场人次不得少于三人次

2019赛季改变:每场比赛,场上的U23球员始终不少于一名(受伤离场且换人名额已用完、被红牌罚下等原因除外),如俱乐部报名球员中有被各级国家集训队征调的U23球员,可不执行U23球员政策


本赛季前半段,为了应付U23新政的要求,频繁出现了开场10分钟换下U23或者补时最后1分钟换上U23的操作,前15轮U23球员共有637人次出场,人均每次出场时间只有36.3分钟,大量注水是让U23政策被猛烈抨击的主要原因。

下半赛季,U23新政做出了重大改革,再加上国奥、国青连续征调,很多球队享受减免,导致了总出场人次大幅减少,但是对比可以发现,首发人次几乎持平,替补人次减少了180人之多,大量年轻球员已经没有了替补混日子的空间,人均出场时间暴增到60.3分钟。


U23新政的改革,阻止了早早换下U23球员的情况发生,除了武汉卓尔、上海申花受到球员征调以及在国字号受伤等情况的影响,大量享受减免政策,导致下半赛季的U23球员出场时间有所减少,有13支球队的出场时间都在增加。

这其中,重庆斯威下半赛季频繁使用杨帅和迪力穆拉提两人首发,导致U23累计出场时间暴增,大连一方、苏宁易购等球队也大幅增加了年轻人的出场时间。

U23政策未来展望——

U23新政的改革,至少目前看是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,各队不需要强凑人数,可以重点培养一两个年轻人,经纪人联手虚抬物价、坑害年轻球员的情况也会大幅减少。

当然任何政策本身都有两面性,U23现行政策会导致年轻人之间竞争的空间过于狭小,很多年轻人不再像以前一样,拥有替补出场的时间,可以慢慢竞争主力位置;如何扩大年轻人的出场空间,未来还需要对政策做更好的修正。

文/夜先生

0条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来抢沙发
发布